第二十六章 《致老人》(26) | 第二十六章 《致老人》(26) | 13
(1-48)
再看看昏聩者迷恋酷爱、认为永恒的现世。我发现它在迅速地消亡。我放眼昔日在伊斯坦堡的得到的绚丽多彩的生活和欺骗我的那些令人垂涎、俯首、仰慕的地位。。。我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而我已经到了临近的墓穴口,它的周围漆黑一片。
我看到隐藏在为名誉绣制的幔帐下面的假仁假义、自私自利、明哲保身,这就是酷爱名利者的写照。于是我意识到这些东西一直在欺骗我,迄今为止,也没有给我任何慰藉,更不可能在其找到任何可借鉴的光明。
为了再一次从昏聩中清醒,提防它,我开始聆听“巴耶兹德”清真寺的“哈菲兹”讽诵《古兰经》,接受《古兰经》的天启教育。当我听到天启指示中主宰的神圣御令的报喜: ((你向信仰并且行善的信士报喜吧!。。。))
黄牛章:25节
由于学习《古兰经》的心得,我在令我彷徨徘徊、深感绝望和孤立的事情中找到了我一直苦苦寻觅的慰藉、希望和光明。万赞归于至尊的造物主!使我顺利找到医治心病的良药;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痛苦和惊骇中感受到了慰藉。
我看了看曾经见过的面孔,人们为之战栗,并想像为阴森恐怖的死亡的面孔,而我以《古兰经》的光辉发现:死亡的真实面孔对信士而言是多么的赏心悦目。尽管它的面纱是漆黑的,用狰狞恐怖的幔帐将它层层包裹。笔者曾在其他的书信集中,特别是《第八箴言》和《第二十条》中以断然的方式确立了这一事实:死亡并不是最终的完结,更不是永久的分离;它是永久生活的前奏和预备;它是生命重负的释放,使之从中得到安逸和解脱。它只是从一个地方换到了另一个地方;它是与走向“白尔泽阂”世界的盟友们的联系和会晤。就这样,我以诸如此类的事实,目睹了赏心悦目的死亡的真面目,不但没有丝毫的害怕,反而带着一丝眷恋,此时此刻,我悟出了“苏菲”朝思暮想的“死亡的镇静”的道理。
然后,我思悟了一下我的青年时期,我发现人们一直对青春的失去感到踌躇不安,大家都很眷恋它,喘不过气来,而它却在昏聩和罪恶中悄然离去。我的青春就是这样流失的!!!我在它那宽松、光滑的装饰下面看到了一具极其丑陋狰狞且迷茫、茫然的面孔,假若我不曾了解其真相,即使我长命百岁,面对失去的那几年青春岁月,它足以使我今生今世悲痛欲绝。。正如一位痛哭青春的诗人吟诗说:
真的!但愿青春能复返一天,
我一定告诉它白发者的所为。
是的,没有明白青春的哲理的老人们,诚如这位诗人,他们对自己的青春伤心欲绝地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事实上青春的活力一旦发生在心境平和庄重,明智、镇定的信士身上,一旦青春的活力和能量转换成功修、善功和后世贸易的动力,那么青春就成了最大的善功动力,最优的贸易手段,最美的真善媒介。
无声